上週末央行降準,印證了中國官方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擔憂增強。最近一年來不時發生的國內散發性疫情,未必對中國經濟供給側造成太大持續衝擊,但明顯影響到了需求側信心的改善。對一系列行業的強監管措施所累積的就業和投資方面壓力,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下的危機狀態,明顯擴散到了國民經濟更多的部門。穩定中國經濟,需要更強有力的手段。

降準分析

央行降準對市場影響幾何?

周茂華:如何看待本次中國央行降準,央行是否進入寬鬆週期,及其本次降準對資本市場產生何種影響?

分析:此次央行降準的邏輯

幫助恆大債務危機「軟著陸」,還是提振中小企業,應對經濟下行?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評級CreditSights資深分析師曾竹君做客本期音訊,幫你解讀。

降準仍有,降息將來

古堯:在貨幣內生下,中國當前貨幣環境核心問題,不在於數量寬鬆,而在於價格過貴,因此,未來仍需通過各種降息手段,以達到降低融資利率目的。

恆大動態

「恆大們」爆雷,倒逼房市和住房供應新範式

沈曉傑:當今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極爲關鍵的十字路口,是繼續「穩定高房價」,還是重新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新模式。

北京試圖緩解恆大動盪

中國央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釋放1.2兆元人民幣流動性。但分析師對這些措施能否迅速傳導至實體經濟和房地產業表示懷疑。

恆大進入慢動作崩潰流程

政府代表佔據恆大風險化解委員會的多數席位暗示,這家開發商將像之前的海航和安邦保險那樣,成爲政府管理的重組的對象。

中國經濟

中概股何去何從?

伍治堅:一個好的股市,需要有大量的優質企業來支撐,向股民提供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中概股迴歸,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如何面對2022年的各種不確定?

黃凡:無論2022有多少不確定因素、面對多少不同的投資策略選項,我們都應該把握主要方向,集中精力做好能力圈範圍內的事。

中國政府的反詐騙之戰

儘管中國政府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反詐騙行動,但仍有數以萬計的中國人成爲詐騙活動的受害者。

中國千禧一代拒絕奢侈品牌

中國年輕消費者對個性的追求,將對小衆品牌產生深遠影響。追求小衆品牌是廣泛的趨勢,並不侷限在大城市富裕消費者中。

烏拉圭與中國的自貿談判會如何衝擊南錐共同體?

這個南美國家正在爭取與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但麻煩在於它在「南錐共同體」聯盟內部的「兄弟」擋路。

全球防疫策略之辯

新冠持續兩年的教訓:經濟學與流行病學不能分開

賈爾斯:Omicron變種的陰影籠罩全球經濟之際,讓我們總結過去兩年的經濟教訓以幫助制定當前政策。可以得出四個教訓。

中國仍需堅持「動態清零」防疫策略

葉勝舟:Omicron毒株全球擴散背景下,事實證明,中國的「動態清零」策略適合國情,現有條件下收益遠高於損失,還需堅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