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中國的空間探索再度成爲世界焦點之一。繼長征5B運載火箭有驚無險地落入印度洋,「天問一號」探測器又成功落地火星。與此同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的衝突迅速升級,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也讓以色列和美國拜登政府面臨不斷升溫的國際壓力。中國國內,國人牽掛許久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人口頂點已到,人口負成長的時代即將到來。市場方面,因通膨抬頭而暴跌的美國市場剛剛企穩,中國的通膨跡象也悄然而至。

中國的空間探索

中國航天雄心:民族自豪感還是叫板美國?

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但缺乏國際協調可能使其難以獲益於航天強國地位,反而被捲入一場太空軍備競賽。

中國經濟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陷入停滯意味著什麼?

王英良:中歐協定依然有一定的生命力,但「雨過地皮溼」,通過此事,雙方政治精英能夠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客觀存在的制度距離與認知差異。

中國疫苗接種需要「黃金第三季」加速

葉勝舟:假如國藥、科興等本土疫苗主力軍的二、三期產能如願在6月釋放,中國應迅速總動員,在7-9月集中大規模接種。

實現碳中和,中國需更系統的激勵體系

徐林:中國從實現碳達峯到實現碳中和只有30年,似乎明顯短於過去發達國家所花時間,有更大的難度和挑戰。應該如何從政策角度建立正向激勵體系?

中國科技板塊發生了什麼?

陳敏蘭:由於擔憂新法規遏制科技行業成長,投資者對該行業避而遠之。但隨著估值下降且不確定性消退,長線佈局於科技行業的良好時機逐漸浮現。

中企美元債史上最大到期潮將至

中國收緊信貸使多家大型企業遭遇償付壓力,鑑於今年將有逾1000億美元中企美元債到期,國際投資者備感緊張。

阿里巴巴遭遇上市以來首個季度虧損

阿里巴巴今年第一季度營收1870億元人民幣,淨虧損55億元人民幣,去年北京方面開出的創紀錄罰單影響了該公司的盈利。

中國人口數據爭議

中國人口錄得60多年來最低增速

中國在截至2020年的十年間人口增速降至幾十年來最低水準,2020年出生人口數量也大幅下降。

中國如何應對人口負成長前景?

常紅曉:中國告別傳統「人口紅利」後,亟需的是制度性改革紅利。這對中國決策者構成了壓力,也是推動深層改革的契機。

人口普查數據背後的結構性變化

沈建光:人口普查折射出兩大亮點與兩大挑戰:高學歷人口提升、男女比例失衡緩解;同時老齡化程度加深,區域人口結構不平衡。

新一輪阿以衝突

以色列和哈馬斯衝突升級

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發動有針對性的空襲,殺死了數名哈馬斯高級指揮官。先前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1000枚火箭彈。

國際「疫苗政治」愈加複雜

中國疫苗在拉美充當主力

拉美地區10個人口最多國家收到的1.435億劑疫苗,逾半數來自中國。這是中國在去年「口罩外交」基礎上取得的又一勝利。

每週時事分析:中、俄用疫苗與美國爭奪發展中國家

曹辛:中、俄、美三個大國之間,已經開始了疫苗外交博弈,爭取發展中國家,而三個國家各有自己的利益點和博弈方式。

一週世界輿論聚焦:美國掀起疫苗外交戰

曹辛:美國放棄對新冠疫苗的智慧財產保護,除了客觀上具有的人道主義色彩外,實際上還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疫苗外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