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巴黎

「黃背心」與民粹主義神話

庫柏:我住在巴黎抗議遊行的要道邊上。據我親眼所見,黃背心抗議者人數並不多,他們之所以上電視,只是因爲其中少數人訴諸暴力。
2018年12月17日

馬克宏召集緊急會議應對騷亂

最初由燃油稅上調引發的抗議活動連續第三個週末爆發,使巴黎和法國其他城市受到巨大沖擊,法國總統面臨最嚴重政治危機。
2018年12月3日

巴黎頂級餐館Guy Savoy,到底怎樣?

名廚季薩瓦的江湖地位從菜單就能看出來:前菜冰鎮牡蠣標價105歐元。菜單有五國語言,證明了主廚的影響力。
2018年10月19日

巴黎發生持刀恐襲 1人遇難

另有4人受傷,襲擊者被警方當場擊斃。法國官方把此次襲擊定性爲恐怖主義襲擊。據悉襲擊者出生於俄羅斯車臣。
2018年5月14日

巴黎將成爲全球首個「後汽車時代」大都市

庫柏:2024年的巴黎,無人駕駛出租車將連續運載乘客,幾乎不泊車,停車場將變成自行車道、露天咖啡座或運動場。
2017年10月5日

巴黎將取得2024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

競爭城市洛杉磯同意推遲四年舉辦奧運會。作爲妥協的回報,洛杉磯有望獲得財務上的讓步,如提高贊助和轉播權分成。
2017年8月1日

馬克宏的光環能爲巴黎帶來什麼?

加普:相比忙於談判退歐的英國,剛當選爲法國總統的馬克宏看起來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他將開創一個新的法國。
2017年5月8日

大選前遊巴黎

靜楠:大選在即,巴黎街頭巷尾感受不到多少大選氣息,倒是申辦2020夏季奧運會的海報貼得比較密集。
2017年4月27日

法國檢方確認羅浮宮持刀恐嫌身份

持旅遊簽證抵達法國的29歲埃及男子在羅浮宮入口持刀襲擊士兵,後被擊傷。警方將該案定性爲未遂恐怖主義襲擊。
2017年2月4日

倫敦銀行家會湧向巴黎嗎?

沃利斯:儘管倫敦銀行家承認嚮往巴黎,但遷往巴黎則有種種不利因素:如社會保障費用、35小時工作制及工會。
2016年7月25日

法國總理試圖吸引倫敦精英遷居巴黎

曼努埃爾•瓦爾斯稱,遷往巴黎的高階主管可享受50%的所得稅減免,並在8年裏在計算財富稅時不計他們的境外財產。
2016年7月7日

倫敦沒了,還有巴黎

庫柏:倫敦或因英國退歐而不再是國際大都市,世界主義者還可選擇巴黎,沒有選擇的底層人士將是真正受害者。
2016年7月6日

巴黎時裝週五大潮流

在剛結束的巴黎時裝週上,FT時裝編輯總結出2016年秋冬時裝的五大潮流,從蓬蓬夾克到金屬風衣,結合各品牌最新發布的時裝,與讀者分享。
2016年5月6日

打擊ISIS緣何治標不治本?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戈登:當前的策略即便有進一步軍事行動支撐,也不會摧毀ISIS。中東地區的衝突與不公正現象,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新成員追隨ISIS。
2015年11月24日

恐怖襲擊的經濟影響十分有限

FT專欄作家加普:恐怖主義激起的恐懼遠遠超過它所帶來的危險,即使是大規模的恐怖襲擊,經濟上的影響也是微不足道的。
2015年11月20日

西方情報機構反思追蹤恐怖嫌犯能力

巴黎恐襲的嫌疑主謀已被擊斃。但反恐專家表示,聖戰分子能夠從敘利亞進入歐洲發動襲擊而未被察覺,意味著整個歐洲安保體系徹底失敗。
2015年11月20日

文明的衝突是恐怖之源嗎?

美國史丹佛大學曹起曈:簡單將恐怖主義歸咎於伊斯蘭教造成的文明衝突,可能會掩蓋真正的問題:爲何願意以生命爲代價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絡繹不絕?
2015年11月18日

譴責暴力與寬容異己都是普世價值

FT中文網公共政策評論員劉波:倡導寬容、平等、自由、多元化,不僅是基於倫理考慮,也是基於全社會成員最大的共同利益,這對歐洲和中國同時適用。
2015年11月19日

重新審視「文明的衝突」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亨廷頓有關「文明的衝突」的理論日益盛行,但多元文化主義並不是一種幼稚的自由主義理想,它是當代世界的現實。放棄多元文化主義,只會導致更多暴力、死亡和悲傷。
2015年11月18日

普丁下令俄軍與法國聯手打擊ISIS

巴黎恐襲和俄羅斯客機墜機之後,面對伊斯蘭主義恐怖組織的共同威脅,各方對敘利亞的策略出現轉向,西方準備擱置與俄羅斯的分歧。
2015年11月18日

法警方逮捕五名恐襲嫌疑犯

法國警方凌晨在巴黎北部與嫌疑犯激烈交火,同時在全歐展開搜捕
2015年11月18日

德國和英國或成爲ISIS下一個目標

英國軍情六處前局長索厄斯:ISIS希望在全歐洲製造分歧,確保局面始終混亂,德國可能是一個容易受到攻擊的目標,襲擊同樣很有可能發生在倫敦。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2015年11月17日

世界沒有能免遭恐襲的避風港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發生在巴黎的殺戮,讓歐洲有一種整體遭到圍攻的感覺。不得不承認,我們生活在一個系統性動盪的時代,正經歷一場不尋常的戰爭。歐洲不應再認爲,透過置身中東事外,就可以讓自己免遭恐怖襲擊。
2015年11月17日

巴黎血案,阿拉伯世界怎麼想?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周軼君:「我們向巴黎致哀,但我們也是受害者,不要只看見你們的苦難。」——這大概是阿拉伯世界對巴黎恐怖襲擊的主流看法。
2015年11月18日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