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中東

佐利克:世行應資助中東公民社會

世行行長指出,更強大的公民社會將幫助制衡政府,有助於改善經濟成績
2011年4月7日

中東民主可從拉美取經

美洲開發銀行行長莫雷諾:雖然拉美和中東在歷史和文化上存在明顯差異,但中東在向民主過渡的過程中可以借鑑拉美上世紀80年代的經驗。
2011年4月1日

利比亞外長庫薩出走倫敦

庫薩的變節可能鼓勵利比亞其他要人退出政府,白宮稱這是對卡扎菲的重大打擊
2011年4月1日

西方干預主義的絕唱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利比亞戰爭與其說昭示著新的黎明到來,不如說是對「自由干預主義」的最後一聲歡呼。西方強國仍懷有拯救世界的使命感,但越來越力不從心。
2011年3月31日

德國「棄權」不負責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施特爾岑米勒:對利比亞採取行動的法律依據十分清晰,如果安理會不行使「保護責任」,那麼聯合國殘留的公信力也會蕩然無存。德國投棄權票是錯誤的。
2011年3月31日

歐洲應歡迎阿拉伯民主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中東和北非就像歐洲的後院。歐洲人最需要那裏的民主革命獲得成功。可惜今天這種「開明的自利」意識還不夠普遍。
2011年3月30日

利比亞戰局將如何演變?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利比亞禁飛區已經演變爲更具雄心的行動。現在的問題與其說是軍事幹預是否正確,不如說是「現在該幹什麼?」
2011年3月29日

卡達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政權

這將有助於「利比亞全國委員會」向國際市場出售石油
2011年3月29日

俄羅斯從利比亞衝突和日本地震中獲益

俄羅斯總理普丁本週把聯合國關於利比亞禁飛區的決議,比作「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號令」。但是,俄羅斯肯定會大大受益於利比亞的局勢,及近期的另一場衝擊:日本的地震和核危機。
2011年3月25日

數千人在敘利亞南部德拉市遊行

據信一週中該市至少已有44名抗議者喪生,首都大馬士革僅出現小規模抗議
2011年3月25日

海灣富人將更多資金轉向海外

受阿拉伯世界政局動盪的影響,海灣地區的商人家族、生意人和皇室成員正將資金轉移到瑞士和英國等安全國家,並投資於高等級債券等海外流動性資產。
2011年3月25日

葉門總統咎由自取

多利亞•克拉克:上週五大約45名手無寸鐵的葉門人死於狙擊手的冷槍,而軍警就在一邊旁觀。從前忠誠於總統薩利赫的內閣部長和部落酋長們相繼棄他而去。
2011年3月24日

跨國石油公司從葉門撤離員工

政治動盪正威脅到該國主要的收入來源,葉門總統提出在一年內辭職
2011年3月24日

小學生塗鴉引發敘利亞騷亂

德拉市的小學生們在牆上塗寫了一些反政權標語,遭到警方扣押,引發抗議浪潮。鑑於阿拉伯世界氣氛的改變,這場騷亂正在對阿薩德的統治構成空前挑戰。
2011年3月24日

薩科齊爲何要打卡扎菲?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加藤嘉一:在西方與利比亞關係最好的法國,這次成爲了轟炸利比亞的主力。薩科齊一反常態,力主轟炸卡扎菲這位「法國人民的老朋友」。
2011年3月23日

「烏龍球」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稱英法美在中國網路上得到了一些「意外的支援」,並警告中國的「知識精英」,別踢國際政治的「烏龍球」。
2011年3月23日

冷靜看待「阿拉伯覺醒」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75年前,阿拉伯人爲反抗歐洲統治者而覺醒。今天,他們爲反抗本國專制政權而覺醒。不過,很難說目前發生的一切就是民主革命。
2011年3月22日

西方反卡聯盟出現分歧

法國在軍事打擊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的行動伊始繞開北約徑自行動的企圖,已使反卡扎菲國際聯盟出現分裂。北約和英、美兩國官員對法國搶先行動的做法表示不滿。
2011年3月22日

Lex專欄:亞洲不懼高油價?

3年前,亞洲受原油漲價的影響相對較輕。但如果過去三個月已上漲四分之一的布倫特原油價格繼續攀升,這一次亞洲可能不會那麼走運。
2011年3月22日

人權還是主權?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信海光:在西方空襲利比亞問題上,到底是人權大於主權,還是主權大於人權?一旦涉及意識形態問題,辯論雙方往往誰都很難說服誰。
2011年3月22日

沙烏地放心,原油市場就放心了

局勢動盪的利比亞雖然是全球12個最大的石油輸出國之一,但其出口量僅佔全球石油供應的2%左右,爲何該國局勢卻能左右石油市場呢?問題在於它對鄰國沙烏地的影響。
2011年3月22日

沙烏地油企在華尋求合作

中東地區的動盪重新引發了中國政府對石油供應的擔憂。作爲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沙烏地希望將與中國的聯繫拓展至原油貿易以外,在下游領域進行更多合作。
2011年3月22日

石油市場擔心「持久戰」

能源市場遭遇了一個夙敵:在一個中東富油國家爆發的戰爭。隨著西方盟軍擴大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石油市場開始接受一個不祥之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2011年3月22日

「人道主義幌子」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在中國官方媒體上,對英法美等西方國家軍事打擊利比亞的批評繼續集結。在其他媒體上,國家主權與「石油戰爭」話題引發熱議。
2011年3月22日
|‹上一頁‹‹3233343536373839404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