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
登錄×
電子郵件/用戶名
密碼
記住我
請輸入郵箱和密碼進行綁定操作:
請輸入手機號碼,透過簡訊驗證(目前僅支援中國大陸地區的手機號):
請您閱讀我們的用戶註冊協議私隱權保護政策,點擊下方按鈕即視爲您接受。

川普質疑美國在北約扮演的角色

他認爲美國應集中精力應對國內的挑戰,少關注一些中東、歐洲和亞洲的問題
2016年3月22日

如何看待川普的口無遮攔?

FT專欄作家邰蒂:川普熱衷於以異常惡毒的方式攻擊他人,但更加可惡的是他的網路應聲蟲:無論川普何時開罵,他的Twitter粉絲都會放大那些惡言惡語的火力。
2016年3月11日

該不該爲川普辯護?

FT專欄作家拉赫曼:川普在某些內政外交問題上的確提出了一些合理主張,然而他的粗俗、自負和激進難免讓人擔心由他來掌控美國會有什麼後果。
2016年3月10日

分析:川普與誰最相像?

唐納•川普成爲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但對「川普崛起」的解讀仍然衆說紛紜。FT評論員展開爭鳴,試圖從古今人物中找到川普的影子。
2016年3月8日

川普輕鬆贏得內華達州初選

令其選舉勢頭在3月1日「超級星期二」之前再次得到提振
2016年2月25日

克魯茲和希拉里贏得愛荷華州初選

選舉結果對共和黨內一直佔據優勢的川普是一大打擊。希拉里向支持者表示,她「大大鬆了一口氣」。
2016年2月3日

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考慮競選美國總統

彭博創辦人的加入將使已經被民粹主義顛覆的總統競選進一步複雜化
2016年1月25日

歐巴馬將如何度過最後一年任期?

FT專欄作家盧斯:現任美國總統已經適應了「長久挫敗感」的現實,如今美國社會的矛盾遠比他上任時更加尖銳,在任期尾聲,他還能彌合這些裂痕嗎?
2016年1月8日

預測2016年的不可測之事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一年中最重大的事件往往是出人意料的突變。2016年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事件,可能是衆人尚未談到的某些事。我斗膽預測一下。
2016年1月7日

希拉里爲郵件門醜聞道歉

民意調查顯示,支援她成爲總統候選人的比例大幅下降
2015年9月10日

傑布•布希擬向在華美僑募款10萬美元

今天在香港舉辦的電話籌款會議,是他爲2016年總統競選向亞洲的美國僑民募集捐款的第一場活動。考慮到曾任美國總統的父親和兄長建立起的人脈,預計他在亞洲會有很大優勢。
2015年9月9日

希拉里競選籌款創紀錄

希拉里在宣佈參加初選後的頭三個月裏籌得4500萬美元,超過了歐巴馬在2011年創下的紀錄
2015年7月2日

希拉里試圖擺脫「電郵門」困擾

儘管她一再強調競選議程,但媒體仍聚焦於她的私人郵件、政治捐款、家族財富等話題
2015年5月20日

重振美國不能僅靠抨擊歐巴馬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有人認爲,歐巴馬的繼任者將採取更強硬姿態恢復美國的國際聲望。但和抨擊歐巴馬相比,對抗中國、打壓俄羅斯以及恢復中東秩序可絕非易事。
2015年4月29日

希拉里宣佈第二次尋求問鼎白宮

預計前總統小布什的弟弟傑布•布希將在未來幾個月加入角逐
2015年4月13日

華爾街抱怨「審計美聯準」運動

運動推動者、共和黨人蘭德•保羅宣佈參加2016美國大選;華爾街擔心貨幣政策被政客干預
2015年4月8日

FT社評:希拉里應儘早宣佈參選

希拉里現在必須做兩件事:儘快宣佈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認識到遭受質疑是所有候選人都不可避免的考驗。如果她繼續採取守勢,將無法擺脫目前的窘境。
2015年3月20日

希拉里問鼎白宮不易

FT專欄作家盧斯:美國人最敬佩那些似乎超越政治的政治人物。作爲歐巴馬第一任期的國務卿,希拉里曾經接近那種境界。但自從辭職以來,她的運氣似乎惡化了。
2015年3月10日

希拉里備選路上遭遇「電郵門」

爆料稱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任內只用個人郵箱處理公務,引發安全擔憂的批評
2015年3月4日

希拉里通往白宮之路並不平坦

FT專欄作家盧斯:共和黨總是冒犯少數族裔,尤其是西語裔,從而讓民主黨得益,但民主黨對美國中產階級(無論什麼族裔)的未來卻拿不出什麼新的想法。
2015年1月13日

FT社評:希拉里的機會

雖然希拉里尚未正式決定是否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但她的回憶錄今日上市,似乎已爲她開啓競選之旅。她將會飽受攻擊,但好在她已「身經百戰」。
2014年6月10日

美國共和黨的新路在何方?

對於敗選共和黨需要一個新的解釋,以及一條讓共和黨恢復競爭力的新路。對此可以只用14個字加以描述:文化現代化、經濟包容以及對環境負責。
2012年11月28日

美國很可能跌下財政懸崖

FT專欄作家盧斯:市場的悲觀情緒意味著,美國跌落財政懸崖的可能性上升了。或者換個說法,歐巴馬連任降低了共和黨人避免財政危機的意願。
2012年11月14日

歐巴馬如何打造「積極政府」?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薩克斯:歐巴馬還沒有形成支撐其「積極政府」構想的經濟戰略,他應當成爲改革總指揮,爲各領域投資掃清障礙。
2012年11月13日
|‹上一頁‹‹2425262728293031323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