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FT環球旅行家
FT環球旅行家-與FT共遊羅馬
城市探索 • 美味尋蹤 • 活力之旅 • 感受魅力 • 心靈啓迪
內容合作伙伴:
身在羅馬,當做羅馬人——淺談歐洲地區的跨文化傳播
趙瑩:和美國市場不同,歐洲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語言文化背景等差異很大,因此有針對性地制定各個歐洲國家的進入政策,纔是明智之舉。
我的「反三明治」之戰
馬格迪:作爲一名市政警官,我的工作是確保人們不在羅馬的名勝古蹟附近喫三明治,或者防止更糟的情況出現:遊客們在這些地方享用一頓豐盛的野餐。
如果遊客不來我們的城市(上)
新冠疫情期間,FT駐各地記者感受到了所在城市的劇變:紐約人展現出堅強和團結,羅馬的餐館開始重視本地顧客,倫敦的國家美術館變得冷清。
《羅馬》,電影史的又一次革命
Louis Hothothot:Netflix在與坎城影展決裂後,將《羅馬》捧成奧斯卡大熱門。《羅馬》幕後,是新舊電影平臺的激烈衝突。
FT社評:羅馬城的新尼祿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堪比古羅馬的尼祿,在火燒眉毛之際仍只顧小事。他領導的中右翼聯合政府應對該國的危險局面負責。他在位時間越久,必須下臺這一點就越明顯。
路易絲•布爾喬亞羅馬特展:傑作的記憶與蛻變
Luning Wang:當路易斯•布爾喬亞的作品進駐羅馬博而蓋塞博物館,屬於不同時代的藝術佳作在回望過去與預測未來之間建立起了生動的對話。
行走羅馬:感受「紙醉金迷」的變遷
張璐詩:威尼託大街曾是羅馬奢靡生活的中心,很多人通過費里尼的電影《甜蜜的生活》「遊歷」過這裏。當真正置身於此,則會有更爲豐富的體會。
古羅馬與英國兩次結局迥異的文化交融
何越:18世紀的英國是發明創造的年代,並實行了「文化拿來主義」,而英國追從最深最陶醉的,是古羅馬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