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應用

Grab在越南面臨本土企業挑戰

這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東南亞最大的打車應用公司在越南佔據著主導地位,但它也受到越南當地競爭對手的挑戰。

吉利
彭博稱吉利正與戴姆勒就在中國推出打車服務展開談判

週三,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的股價一度大漲6.6%。先前有報導稱,吉利正與戴姆勒就在中國推出打車服務展開談判。

滴滴
滴滴出行重新推出英文版應用

這款接受國際信用卡支付的雙語打車應用給在華外國人帶來便利,先前他們對滴滴收購Uber在華業務後取消這些功能感到惱火。

柳青:燒錢大戰的贏家

去年,面對滴滴在補貼大戰中出現的鉅虧,柳青沒有迴避: 「不燒錢我們走不到今天」。如今她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正確。

Uber
分析:Uber得到的並非只是安慰獎

很多想征服中國市場的美國網路公司,最終都因無法「破解那裏的密碼」鎩羽而歸。對於多數美國公司而言,Uber的故事代表在退出中國市場時的最好結局。

Uber
滴滴退出「全球反Uber聯盟」

滴滴本是「全球反Uber聯盟」中堅力量,如今卻與Uber締結新聯盟,儘管協議僅聚焦中國市場,但將在全球產生連鎖影響。

Uber
乘客抱怨Uber在華車費上漲

Uber中國與滴滴出行的合併協議墨跡未乾,乘客就紛紛在微網誌發文,抱怨取消折扣促銷導致車費大幅上漲。

滴滴出行募資70億美元

使其估值超過250億美元,彈藥庫規模超過100億美元。

Uber和滴滴激戰中國市場

中國大城市已成爲各種叫車服務提供商爭奪市場份額的戰場,戰火甚至燒向了全球。主要叫車公司也在涉足叫車以外的領域,進軍汽車金融和售後服務。

Uber
Uber在中國與滴滴開打消耗戰

這兩個打車應用都依靠大規模補貼來打擊對方。6月Uber表示將在中國支出10億美元用於補貼,而滴滴在6月的一輪融資中募集到20億美元。

社會

社會

Lex專欄:阿里和樂天較什麼勁?

兩家企業同一天傳出入股拼車應用的訊息,且最近都頻頻出手四處收購,就好像鄰居間的攀比。它們也許是在押寶於網路的未來,但更像是在收集咖啡桌上昂貴的擺件。

計程車
中國打車軟體大戰「熄火」

爲了在移動網路時代佔據優勢地位,騰訊和阿里巴巴可謂全線開戰,但以企業付出代價之高、消費者獲利之豐厚而論,沒有哪次價格戰比得上這次打車應用之爭。

GrabTaxi:東南亞版Uber

Uber等打車應用正風靡全球,主攻東南亞地區的GrabTaxi就是這股熱潮的一部分。GrabTaxi的創辦人是今年32歲的陳炳耀,他出身馬來西亞豪門,但選擇自己創業。

Lex專欄:打車應用Uber估值合理嗎?

如果Uber佔領全球城市計程車市場一半,其170億美元估值只是盈利5倍。但這是一個很大的「如果」,這家打車應用提供商更像計程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