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退出會丟失進度,確定嗎
一週新聞小測:2024年7月20日
爲了保衛他的改革,技術官員總理馬里奧·蒙蒂教授也「趟了這趟渾水」。
政府債務達到GDP的126%,總額比希臘、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加起來還龐大;2012年最後一季度GDP收縮0.9%,連續6個季度收縮···這就是今天義大利的經濟形勢。
義大利經濟每有點風吹草動,西班牙等國就要感冒。
自歐元區誕生以來,義大利是歐元區中少有的真實GDP未取得成長的國家——14年零成長的成績在這個單一貨幣區倒數第二。
據《經濟學人》的報導:
「在對全球179個國家自2000年起至今的人均GDP成長率進行排名後發現,義大利僅列於第169名;位於其後的僅僅是海地、厄利垂亞和辛巴威這樣極度貧困的國家。」
曾經是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現在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日漸衰微。
競爭力的逐步喪失,讓它的出口所佔世界的份額下降更快。
義大利北方的富裕接近北歐和德國,而南方則是一派「歐豬」景象。
人均GDP方面,倫巴第爲3.3483萬歐元,高於歐盟平均水準,西西里只有1.7189萬歐元,比智利共和國略低。
倫巴第的經濟有多發達?
13世紀起,來自倫巴第的銀行家和商人就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一條大街上設立字型大小,經營放款業務,這就是英國金融市場的代名詞、爲英格蘭銀行奠定了基礎的Lombardy Street。
這條大街及其附近一帶不到2.59平方千米的地區內,就是舉世聞名的「倫敦金融城」。
失業率上,南北差距同樣顯著。
倫巴第區的失業率只有6.7%,而西西里高達16.4%。
歐債危機前後,G7成員國義大利一直在「拖歐洲後腿」,這顯示了它的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嚴重不足。
與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差是最能說明市場對其政府和經濟信心的指標。
可以明顯看出,蒙蒂11年11月上臺以來,義大利飆升的國債收益率立即得到遏制,並開始降低。
上題的B項「國債收益率不可能爲負」是不正確的,在歐債危機爆發後,驚慌失措的投資者爲了資金安全紛紛逃往安全的「避風港」,而不那麼在乎回報率。
美國和德國的短期國債都有過拍出過負利率的傲人成就——政府向投資者借錢,投資者反而倒貼利息。
蒙蒂的技術型政府(所有部長均爲非黨派專家人士)爲修復義大利狼藉的信譽做了許多貢獻,從釋放監管過度的經濟開始,著手退休金和勞動市場改革,並進行了少量增稅。
據估計,這些措施已經使義大利的潛在成長率提高了將近0.5個百分點。——然而這些改革顯然是有陣痛的。
蒙蒂清楚,作爲依靠貝魯斯柯尼的民自黨和貝兒薩尼的民主黨妥協產物的政府,他的立法和預算政策沒有選民表態支持,是根本無法推行的。 2012年,這兩黨「大部分時間都在抓住每次機會給蒙蒂的改革摻水」。
後來,在2012年12月,民粹派貝魯斯柯尼突然不再支持蒙蒂,引起選舉提前。貝氏宣稱蒙蒂的改革宣言是「德國所主導的政策」的延續以及「錯誤的解決方案」,並稱將推翻他的一系列政策。
於是,蒙蒂在義大利中間派粉絲的支持下組建了Civic Choise movement,希望和民調領先的左翼黨派民主黨組建聯合政府,並出任財長,以繼續推行改革。
國債收益率只能反映企業和投資者的短期信心,而固定資本形成更能說明一個國家長期的經濟潛力。
可見,要復興義大利經濟,仍然任重道遠。
蒙蒂的改革可以讓仍在經濟衰退中的財政實現盈餘,如果這還只是艱難和不受歡迎的話(想想,債務總額接近GDP130%,只比日本和希臘低)···
那麼向既得利益開刀,實現結構性改革,技術官僚政府就鞭長莫及了。
從公證員到藥劑師,從出租司機到能源供應商,義大利有太多受到庇護的經濟利益羣體。此外,政府層級過於繁雜龐大。
另外,義大利司法系統僵化,合同糾紛處理緩慢、耗資巨大、審判結果不可預期;法國民事審判平均只需331天,而在義大利居然要1200天。
經商的稅收繁重,政府支出更偏向於轉移支付而非投資······在一個老牌發達國家,執行合同這麼艱難,如何能吸引內外商投資?
你知道怎樣做能提升勞動生產率嗎?
義大利近乎一半的處於工作年齡的女性未進入勞動力大軍,這一比例遠遠高於歐洲國家和日本。
然而,IMF研究表明,若進行商品和勞動力市場的改革,義大利人均GDP五年內將成長5.7%,十年內將成長10.5%。 或許一次性解決掉所有既得利益者比一個一個來更容易,IMF認爲,如果義大利能同時改革兩種市場,並輔以合理的財政改革,那麼十年後其GDP長幅可逾20%。
在這些重要的排名中,義大利在全世界的發達國家中均爲倒數。要解決這麼多問題,需要多屆政府長年不斷地努力改革——
——而且你還得期望,別讓貝魯斯柯尼這樣的政客再上臺。
Crossing The Rubicon是一句著名的西方習語,意爲破釜沉舟。 公元前49年,愷撒破除「將領不得帶兵渡過盧比孔河」的禁忌,帶兵進軍羅馬,最終擊敗龐培。
2月24-25號的大選,蒙蒂能做到嗎?
皮耶•路易吉•貝兒薩尼(Pier Luigi Bersani)的中左翼、西爾維奧•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的中右翼,以及與前兩者對立的新興反傳統「五星運動」,讓義大利分裂成三塊。
令義大利的歐元區夥伴感到最失望的,是蒙蒂及其支持改革的中翼聯盟Civic Choice,得票僅排名第四。中翼在衆議院得票率爲10.5%,在參議院的得票率爲9.2%,甚至不到喜劇演員兼部落格作者畢普•格里羅(Beppe Grillo)「五星運動」(Five Star Movement)得票率的一半。
3月4日,貝兒薩尼向「五星運動」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其支持組建新政府,否則,進行重新大選或將在所難免。
《羅馬僵局》仍在進行中。
本教程的數據來自世界銀行,世界經濟論壇,國際透明組織組織,以及經合組織等
讀者評論
提示
現在退出會丟失進度,確定嗎